close

書摘.JPG

 

●讀書筆記~臨終者教我生命最重要的事(文:陳怡如)

 

文章網址

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1134?utm_source=udn&utm_medium=articles&utm_campaign=21134&fbclid=IwAR2YINrSHYwv_Q8HTqwRj5crXwiZQBqyvcx8dcoZLPquDXk-6okZcs9PhA0

 

*我們要隨時看到生命的終點,才不會有來不及的遺憾

 

*臨終病人的情緒和內心很真實,他們沒有力氣與時間戴上面具客套與偽裝,讓我得以看見並學習到每個人獨特的樣貌與生命故事

 

*別勸臨終者「放下」  讓他來教你生命最後一課

 

*臨終者常會面對「心事無人知」的孤單感,心中常吶喊:「為什麼生病的人是我?」或者面對家屬的關心反而暴怒:「你又不是我,怎麼可能懂我的感受!」這些都是因為人生意義、價值觀和希望因為面臨死亡,受到劇烈的動搖的情緒反應。

 

*家屬或親友常勸病人說「要放下」,但聽在臨終者的耳裡反而更沉重、更生氣,「跟病人說要加油或是要放下,其實不太能同理他的心情,或間接表達了彷彿他的『放不下』和『罣礙』都是不對的。」不妨直接表示:「其實我不懂,但我很想了解……讓他來教你生命的最後一課

 

*關懷師像偵探一樣抽絲剝繭,面對病人放不下的執著,試著去找到原因,例如:「放不下孩子,是擔心經濟問題?還是煩惱孩子結婚時,沒有人可以牽著他的手走進禮堂?又或是希望孩子悲傷難過時,有一個母性的角色可以陪伴他?」釐清後,再進一步協助病人處理懸在心上的『放不下』。

 

*臨終病人也容易覺得自己沒有用、拖累家人,或認為現在就只是在等死。如何去幫助他們找到意義感也很重要。陳怡如沒有直接跟這位母親說她的重要性,要她往好處想;反而讓女兒了解媽媽的沮喪後,協助女兒回饋給生病的母親:女兒說自己其實很喜歡來醫院陪媽媽,很珍惜這樣的時光,因為以前在家時媽媽都忙著家務,現在可以坐在床邊聊天談心,好像回到小時候說床邊故事的感覺。

 

*對孩子來說,母親的角色不見得是要為家庭做些什麼,母親的臨在是更重要的。孩子現在更珍惜和母親一起分享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時光,病人也重新找回生命存在的價值

 

*有時遇到久病纏身或癌症轉移復發,病人可能會失去活下去的動力而陷入絕望。關懷師就像是陪伴者,在他覺得受夠了、走不下去的時候,陪在他身邊,讓他看到生命的豐碩,與死亡前的一絲曙光。

 

*像是探詢病人有沒有什麼事是原本期待痊癒後想做的?

有哪些過去一直想做還沒做的事?

「有的人可能一輩子就是工作賺錢,這時反而是最好的時機,幫助他重新探索生命的意義,或藉由生命回顧來肯定自我價值,找出當下的希望。

 

*在意識到生命有限下,病患列出每一年想做的事情,她5年內完成的心願,比別人20、30年做的事還要多!

 

*怎麼開口談死亡,也是病人與家屬經常遇到的課題。「家人明知道病人狀況不好,但就是無法對病人說出口;病人看到家人不提,也不知從何開口,只好雙方都故作堅強又假裝沒事。但避免談論死亡,就沒有機會可以好好告別。」陳怡如認為,寧可抱在一起痛哭,總比各自在病房內外哭泣好。不過直接談,還是要有技巧。

 

*談論死亡,不是愉快的經驗,但可把它變成較輕鬆的生活對話。她舉例,多數老人家不喜歡談死亡,不妨聊聊彼此喜歡唱什麼歌,有沒有哪首歌是和另一半以前常會一起唱的,或是想要唱給對方聽的,要不要選幾首歌,離開時在告別式可以播放?又或是跟病人聊聊自己參加過很感人的告別式,裡面有哪些巧思和設計等等,讓談論死亡溫馨又不彆扭。

 

*一個人臨終  有賴其他人給予陪伴與尊嚴。

 

*任何人都可能面臨「一個人死去」的情境。

 

*一個人臨終,如何維持他們心的安適?

 

*當生命快到終點時會恐慌不安需要人陪。

 

*獨身的人因為沒有期待家人陪伴,所以你給予的所有關心與陪伴,對他都是一份天降的驚喜和禮物,會很珍惜和感激。

 

*獨身的人因為長期靠自己會較有主見,如何維持他們的尊嚴,讓他們盡可能掌控自己生命、醫療的主導權,也很重要。

 

*死亡讓人看見生命的意義。

 

*病人是鏡子,照見自己的不足。

 

*刻板印象~知識份子有很多龜毛的醫療要求、有錢人會頤指氣使,每個人的個性都必須深入理解,千萬不要以先入為主的觀念,去評斷一個人的好壞。

 

*把自己當學生,從臨終病人身上學到生命的意義和更加認識自己。

 

*名利都是虛幻,只有關係才是真實

 

*情感的連結是錢跟權都買不到,故要放下無謂的追求,把重要的關係放在第一位。

 

*道愛、道謝、道歉、道別都要及時

 

*疾病和意外何時會來不知道,所以想過什麼生活、做什麼事不要等,要隨時有離開的準備

 

*自我反省「如果我現在就走了,我會有什麼遺憾?如果還有,就趕快去做。」

 

*寫卡片給想要感謝的人。

 

*死亡讓人看見生命的豐盛

 

*接納自己也有陰暗面,體悟到人其實不用像太陽一直發光,反而要像月亮,接受自己也是有陰晴圓缺,這才自然、也才像是生命,有四季更替,有開始、有結束。因為有生命各個階段不同的模樣與故事,才能成就生命的豐盛。

 

*接觸臨終病人的經驗,使看見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

 

*感謝我所照顧過、陪伴過的每一位病人和家屬,因為他們用生命教導了我要如何活

 

*所謂圓滿,就是不管何時告別,都能沒有遺憾地揮手轉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 的頭像

    【安寧日誌】

    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