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摘.JPG

●讀書筆記聲音檔~生命回顧法(上)

 

內容摘自「如果只有一年」一書

作者:史蒂芬·拉維 譯者:宋偉航 出版:立緒
 
 

●讀書筆記聲音檔~生命回顧法(上)  文字內容

 

※一個人莫待彌留時才來回顧自己的人生。

※人要在此生軀殼租約到期之前了結一生想做的事。

※開懷禪、無畏禪

 

※若要對過去來場大掃除,釐清未來,這決定該交給心去做,那老是埋在未了之事裡的心,讓它去向該道別的人道別,向該道謝的人道謝,向該道歉的人道歉,向該要求道歉的人要求道歉。

 

※ 生命回顧要做的功課,首先是修「感恩禪」:

 

先回想溫暖時光,故舊知交、特別日子、徹悟剎那、療傷時刻以及不枉此生的愛,以滿懷之恩感激。一一邀請好朋友進入心底, 和他們說說話, 從我們說的話裡面,常常可以得到感悟的新發現。不論是幾分鐘或是剎那,和他們一一建立起來,確實的聯繫,謝謝他們,然後在記憶消退的時候,向他們道別,以放鬆自在的心,迎進每一段的記憶,再以道別送走每一段記憶。

 

每送走一段記憶,不論悲喜,皆需專注與正念,沒有人可以保證你有機會可以再來一次,就算在回憶裡也一樣。道別之時,不論是覺得若有所失,或是鬆一口氣,我們每揮別一段記憶,我們的道別就多一份的真心。

 

既有恩就有悔, 我們一生當中,有需感恩於人者,也會有悔恨於人者,這些恨事在記憶裡留下未解的心結,一面糾結的是懊悔、內疚、自慚形穢,另一方面糾結的是沮喪、憤怒甚至復仇,這些痛苦的記憶和任何痛苦一樣,都在呼求解脫,這些便是我們未了心願的癥結所在。

 

般而言記憶可以分為三種:好、不好、 無好無不好,觸動我們心靈的記憶就是好的記憶,應該報以感念;將我們內腑一陣抽痛的記憶,便是不好的記憶,應該報以釐清和寬恕;有些人在我們的過去裡,帶給我們的兩者皆有,有些我們覺得傷害我們的人,卻曾和我們共享生命的特別時刻,雖然我們是否寬恕他們,在此碰上了考驗,但是我們可能還是十分感激他們。

 

這門功課修習得越是精進,我們就越能放空接納意料不到的感覺,所謂清明,來自專注於不停變動的心念,所謂寬恕,來自心靈不願再將自己或是別人關在外面,來自心靈,寧取自由,不願再遮掩痛苦。

 

「寬恕」了結我們未了之事,這是我們生命回顧的功課裡面,另一個重要的部分,必須和「寬恕禪」同步進行,寬恕推動我們前進,這時我們不再因為不願沉入痛苦、治療傷口而停滯不前,這個時候我們才能任由傷害我們的人回到我們的心中,對他們訴說我們的傷痛,想像他們可能會有怎樣的反應,他們若願意道歉,我們接受道歉,他們若一定要逃避,我們也任由他去,我們邀他們進入心房的會客室,了解他們也有痛苦和困惑,和他們接觸,看看是不是可能原諒他們,感受那種感覺,想想怎樣的治療比較適當,這是緩慢而神奇的歷程急不來,造作會將心靈封閉,在我們和慘痛的記憶共處一下,探究記憶的內容,回應記憶的感覺之後,就請和記憶道別,每一次和記憶重逢,每一次和記憶道別,都會消解我們的恐懼,重建我們對自己心路歷程的信心。

 

※遇見被我們傷害過的人,我們要懇求原諒,也在思索自己該怎麼做,才能夠彌補過錯,我們心靈能夠得到平安不在懺悔,而在發願絕不重蹈傷害的覆轍。

 

※感恩的方式很多,彌補的途徑也不少,修「寬恕禪」可以讓我們參悟,知道「寫信、打電話、親自拜訪,尤其是祝福別人幸福,這些做法的療效特別的大,要不就把他們當作是你心的主體,而非事的課題。和他們玩玩奇妙的遊戲,教他們怎樣原諒別人,怎樣取得別人的原諒,這絕非在空中閣樓裡玩空口說白話的戲碼,一旦有意在兩方之間搭起橋樑,你們兩方之間的隔閡便倏忽化作烏有。

 

※心識製造鴻溝,心靈穿越鴻溝。

※ 我們希望有所彌補的人,卻常常已經從我們的生命中消失了~比如搬家、過世、或遁入往事遙不不可及的邊疆,想像和他們說話,讓我們以無畏的信心,邀請我們曾經傷害過的人,進入我們的內心。了結未了之事有相當重要的部分,當然就是還債,我們對別人的虧欠,有些可以用支票了結,有些可能需要挖得深層一點,在從陰暗進入光明的途中,有些執著會比別的要更難放掉。

 

※ 還債滋養我們的心靈,撫慰我們的心識。

※自尊擲地易碎

 

※ 我不相信,我們花上幾個月的時間,感念美好的往事,原諒不好的往事,向記憶裡的住客道別,專注腦海的川流不息的心念,就可以將最痛苦的記憶裡的暗含的哀傷全部去除,不過這門善巧方便,倒是真的可以帶領我們棄置久遠的感情找到歸返心靈的道路,可以讓我們越來越廣大的虛空和越來越溫柔的眼睛,重新體驗一次,這並不是說我們再勉強也要寬恕或者感恩,光是願意去碰觸一下不堪的記憶,稍稍撫慰一下,記憶週圍糾結的執著和緊張,便會開始鬆脫,這樣有朝一日,我們或許真的就能覺得生命無處不是恩典,這倒不是因為生命無處不美,而是因為生命無處不是「開始」,而將我們帶到這步內省超越的田地。

 

※自省自己的悲天憫人,只是表面上的裝飾。

 

※ 往事的記憶不等於往事,而是往事在腦海不斷流轉的波濤表面投射下的倒影,這些倒影像是意識屏上的影像,有些人將這比喻成心靈健身房,我們在那心靈健身房裡面,要做的不是舉起最重的啞鈴,而是卸下最佳重的啞鈴,放下一切的重擔,並有人將這探入記憶意識那裏的階段,說成是排演,是我們練習面對這類情緒的大好機會,將來碰到類似狀況的時候有備無患,像步上死亡之類道路的時候,顯而易見我們現在若是無法對某些不堪的記憶,敞開慈悲和清明的心靈,那麼這些不堪的記憶會使我們由生到死的路越走越窄。

 

懷念感恩過去的一切,癒合過去一切的心,來回顧我們一生的歷程,需要時間不一定 ,有可能需要幾個星期,或幾個月,或是終此餘生,因為常會有深不可見的執著,不知何時突然巧巧浮現在覺察裡,要我們好好的處理。

 

寬恕、感恩、正念與慈悲越積越厚,讓我們看清楚生命裡的恩典無數,當寬恕累積到自動自發就成了。不堪的往事,糾結的痛苦漸漸的減退,讓我們有辦法了解痛苦教會了我們什麼,這個時候往事於我們就換了意義。

 

蒙傷口賜予恩惠,找到了悟,找到力量,體察到慈悲和覺察,而這些都是我們治療傷痕累累的內在所需的良藥。

 

※一位禪學大師在接到不久人世通知後,便開始回顧自己的人生 ,一件件的事情,一樣樣的體悟,所有的成敗得失,一一重拾起來,他說「經此一探,自己才真正四平八穩的站在自己的生命當中,甚至在生命回顧中汲取到大力量。」

 

※踏上生命回顧的旅程,未必是在找藥方。即使投入不堪回首的往事也不會絆住一個人前進的腳步。

●讀書筆記~生命回顧法(上)~文字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 的頭像

    【安寧日誌】

    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