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生命回顧法(中)~文字檔
※生命回顧之旅,是專注式的反省,回顧往事的時候,往事對於我們不再像是手中擁有的物品,而像是手中即將捨棄的物品,重拾往事為的是要啜飲最後一口陳年老酒,為的是對久別的愛人致上永別的一吻,為的是向我們滿載人性體驗的人生,做最後一次的巡禮,這是彌合人生傷口的療心禪。
※在回顧的旅途中 ,請以明白的感激和美好的時光重逢,至於慘痛的時光只請以我們修習恐懼禪的方法,徹底探究心理的憤怒,學會慢慢開始原諒,需要知道慘痛的經歷,內含奧妙的開示,能夠開啟我們的心靈,深入生命的底層, 它所孕育的歡喜,遠大於嗔怨。
※生命回顧一開始,一片光明美好,然後變糟, 然後再變好,事實上後來是越來越好,好到一無所害。
※回顧生命之旅,與其說是反省前塵往事,還不如說是清理庫存的感情遺跡,清點已完成的事,找出尚待了結的事。
※一位安寧醫生說:有的時候最初的突破,並沒有帶來任何安詳或是撫慰,有的時候病人的樣子和感覺反而更糟,可是他們還是覺得比較圓滿,因為他們願意長久壓抑心底棄之不顧的感情重見天日,好好處理一下。另外有靈修的老師也有同樣的說法。
※我們曾和心理治療師談到生命回顧的旅程,有人擔心走這趟旅程,可能會有病人吃不消,他們認為大部分人的一生都走得很艱辛,不堪回首便勿需回首,這樣對他們可能反而比較好,我們當然了解,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意見,因此每每建議想要踏上生命回顧之旅的人,一路慢走,不要操之過急,不要興沖沖直搗最沉痛的記憶,將憤怒和內疚鬱積在肚子裡面不得散去,先建立好「感恩和正念」的地基,再來寬恕別人,求人寬恕。
請以日常生活裡數之不盡的小嗔小恨為先,且以心裡的隱痛為探究的目標,積累對人的慈悲,而且不只是對我們自己小痛的慈悲,還須是對大我之痛的慈悲,在回顧之旅的途中,我們會碰上的情緒,形形色色什麼都有,我們或許會怨別人,在我們身上加了那麼多的負擔,恨自己在別人的身上,加了那麼多的負擔,謝謝別人為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禮物,高興自己能夠從別人那裡取到美好的禮物,然而若是有重大的創傷或是受虐待,最好不要強行拾起記憶,記憶裡還有許多地方可以探究,這類的傷痛,就留在身心安頓到可以承擔的時候,再由其自行決定是否現身吧!
※只要我們覺得自己是受害的一方,重啟受害的記憶,絕對是無比艱難的事,因為這樣我們就必須重回加害人的面前,就算是在記憶裡也一樣,至於自己便是加害人的人那更糟, 那根本就是地獄的旅行,可是話說回來,又何必等呢?何不趁早探究,問問自己是不是欠誰什麼東西?問問自己,應該怎麼樣來彌補?是不是常常聽到人說「一了百了」嗎?除非我們的心靈完全的放空,值得你愛的真理。」
※我自己做生命回顧當下,也曾想起以前一些可恥可恨的行徑,不禁慨嘆:這麼醜陋的生命足跡,將永遠烙印在我留下的軌跡裡,同時還讓伴我同行的人們一路走得好辛苦。 可是搥胸頓足、悔恨得無以復加無濟於事,人人都願意贖罪,只是如今很難再找到沒有應口號的贖罪山,所以有比悔恨還要有智慧的聲音傳來,提醒我們,若是願意真切感受我們傷害之人的痛苦,對他們送上一波波的真心祝福,那麼人人的傷痛都可以癒合。
※為自己求得寬恕是療傷最困難的部分,但也是療效最大的部分。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醫師:「沒有什麼會好到不像真的。」
※往事排排站好,等待著我們撫平傷痛,還問我們「我該怎麼樣才能讓良心安息,平靜的死去呢?這是門清心禪。
※「治療舊創,感懷舊愛。」 需要時間,因此最好不要拖到軀殼已經衰退,意志已經軟弱,心念因死亡已經迫近分神的時候才來進行,有人曾說:記憶好像畫,而非照片,而有些記憶的畫,還有點抽象,風格各異,畫有些模糊不清、有些斑駁龜裂, 變來變去,始終定不下來讓你看得清楚,這個時候即使懷抱最大的決心,要從事未了之事,要了結未了之事,也照樣會徒勞無功而返。
※在我回顧自己生命有些篇章的時候,往事的細節蜂擁而來,在腦海裡泅泳,亂成一團,打來打去的印象和意念, 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每當碰上這樣的情況,我便什麼也不做,只向我幾乎遺忘的記憶,致上最真摯的祝福,當年我若曾因為無知,為他們帶來任何困擾,尚請他們原諒,最後感謝他們曾與我為伴。
※生命的回顧之旅 ,另有兩種位階的道路可走,一是醒覺的道路,一是中陰聞教得度所指的道路,真正的死亡功課有一部分是放下我們生命裡的所有情結,以坦蕩圓滿的態度看待我們過往的一切,即使我們在老舊的螢幕上看見一生的過往時光,甚至會心生納悶, 那是誰的一生啊!好像看著往事在眼前飛過,好像看到的是別人一生的走馬燈。
※一邊等待死亡來臨,一邊回想一生的感慨,此生仿如古遠的舊夢,我們對往事的反應,與我們對現在的體驗,會有強大的影響,走一趟回顧之旅的好處,不只在讓我們看清我們和過去的事之關係,也再讓我們看清我們和過去的關係,記憶的虛幻,不亞於任何的心念,記憶的觀點,從來不定於一,即意隨周遭的心念搖擺。
※不論記憶美好與否,我們唯有像個迷醉的科學家,而非厭煩的書記官,擺脫舊有的習氣,以越來越清明正念回顧往事,我們才能將記憶的自動反應消磁。
※這時我們不會再干於把日子過得像二手貨,而會直接投入記憶所在的剎那,把整個心傾倒進去,這個時候由於領悟,不論過去現在,皆非我們想像那般實在,我們才能解釋自記憶裡放話不定的海市蜃樓,這些海市蜃樓有些還虛幻如夢中之夢,從而體會世間萬物,絕非其表面所見,這翻事物,便視如大夢初醒的醒覺,所謂醒覺就是了悟,記憶不過是我們自性的作用而已,我們的自性和我們的心念一樣的虛幻,這個時候我們開始可以將眼前的記憶看作是沒有重量,沒有實體,如夢似幻的服事,而和許多走過生死交界的人說的一樣,一旦醒覺便看見自己夢見的自己,這份醒覺,務必可以將我們帶出夢境,但是可以帶我們了解此生不過如夢,一旦領悟這點,就可以進入下一位階,從新翻閱我們的生命之書,但這一次不會再跳過註解亂加對話,或是假裝這本書是完全寫實的了,這時候我們也才開始用得上中陰聞教得度裡說的技巧,中陰聞教得度描述的死亡路途上的重重障礙,以及我們的心念,不論生存前死後都是在投射神魔的形象,一旦我們和意識走馬燈,特別是和記憶接上了頭,就知道眼前的妖魔就是心理的妖魔,現在我們既然可以在療傷止痛的覺性傳達到流轉的心念之中,之後我們便可以將阻力化成助力,將之從路障化成里程碑,這門功課做的主要是注意那些記憶和心念。
※將覺性照在羅網裡面,覺察、恐懼、慾念、罪孽、憤怒如何引用心識化成幻象,認出腦海裡的影像,那一個代表了那一種概念和觀點,有人說任何觀點都曉得裝不下全部的真理,這些心念便是吊在衣櫃裡的骷髏身上乾乾的骨頭,其所創造出來的今生即便如來世,在今生裡面我們將之投射到別人的身上,到了來世便又再度投射回我們的身上,我們害怕心識死後不知何去何從,是因為我們知道心識自有其智,解開過去的結,才解得開現在的結,我們只要記得懷念,這個英文字的字眼來自回憶之痛,並知我們不應執著於過往不放,而應放下過往重擔,不要將童年供奉成至哀或至樂,也不要迷失在接納和否定和的糾葛裡,我們才能放掉舊有的執著,讓生命可以徹退向前飛奔,趕上生命的腳步,我們在旅程途中看見自己,看見自己便是自己習氣的投射,只要超越到這層了解之上,或是任何其他的執著概念之上,我們便能和我們不死的永恆存在合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