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生命回顧法(下)~文字內容
※回顧生命之旅開始於星期一,連續到死前的時刻,靜靜坐一下,想想過去,有誰曾經以慈悲撫慰你的心靈,想想自己正在和他說話,告訴他~他對你的意義,對他送上感激,好像你們心靈相通,謝謝他。在談話結束的時候,向他告別,而且這一次的告別,就是永別,這一生不再相見,即使在記憶當中也不再相見。
※過往若有那些朋友、師長、長輩、先人、同志、愛人,甚至是你覺得特別親近的,特別能推動你心靈成長的,於此請一一將他們慢慢請出來,緩緩告訴他們,你有多感念他們的關懷和照顧,向他們的影像致謝,等待無盡的愛滿溢於你們之間,也就是該告別的時候了,向他說再見吧!此生可能就此永別。
你每見過一次懷念的故人,向他們表達過感激和謝意之後,你的回顧體驗就略為改變一些,你和他們之間的對話,也會越來越貼心,道別也越來越不像分離。
※當這門功課漸漸從過去的人,擴展到你感念的過往時光的時候,回憶的焦點並應該放在往事之上,而將美好的一刻引入心中,謝謝你生命裡的福星,等待美好的時光重演完畢,還是要以感恩的心,向美好的時光告別,而且就此永別不再回頭。
※生命的回顧之旅,和感恩禪、寬恕禪應該是同步並進的歷程,應該要相輔相成交感互通。做了幾天或幾個禮拜的感恩功課之後,就應該接著做寬恕的功課,也就是請你回想曾經傷害你的人,倒還不是傷你至深的人,這時候只回想你討厭的人,而不是你痛恨或痛惡的人,在記憶裡找一位你不怎麼喜歡,但不至於氣到一想起來便會搥胸頓足的人,輕鬆一點,看看他到底偏離本心到怎樣的地步,以至對你做出那樣的事,看看他的心有多麻木,有多恐懼,這個時候就當作是在做一次療傷的實驗吧!
※試試看去碰碰他們,不管多輕都可以,對他們致上寬恕,看看這樣的感覺怎麼樣,注意你的心何其渴望擺脫傷痛,放掉吧!鬆開緊握傷痛記憶不放的拳頭,放開傷痛的記憶,任其於寬恕的大海裡稍稍自由的移動吧!就讓你內心深處的慈悲將傷痛擁抱到懷中,你的心與這些疏忽甚至冷漠可曾有深刻的體會,寬恕帶有謙卑的成分,撫慰的不只是得到寬恕的人,也包括付出寬恕的人,而寬恕別人是寬恕自己的關鍵步驟,寬恕的慈光,甚至可以照亮躲在我們內在裡的那位癟腳貨,寬恕的歷程會是我們終生感念的歷程,在心識可以重拾更不快樂的記憶之後,應該加深開懷禪的功課,這時候要以體內的硬塊為目標,消融該部位尖銳的稜角,隨著開懷放空越來越廣闊,這個時候便可以將記憶裡依然痛苦或是遺憾的事情,一樣慢慢一一請進來, 在心裡感受對方心裡的恐懼,原諒他們將自己無法處理的痛苦傾倒在你的身上,原諒他們的軟弱和傲慢,以他們做為你寬恕禪的修習對象,等你覺得休息到一切已經不會造作造假的時候,就可以向他們道別,讓他們繼續前進吧!沒多久寬恕就會再找上他們,等到針對特定記憶所修習的功課,已經修習得相當精進的時侯,就不必在於事前刻意選擇要處理美好還是不好的記憶了。
※這個時候就可以廣開心門,任由流轉的直覺,帶進願意進來的記憶,回顧之旅走得深入之後,愉快或是不愉快的記憶,便應一視同仁,任由他們自由來去,在你面前的演出,而由你的心靈投予感恩或寬恕,若有記憶在舞台邊緣踟躕不前,不知上台是否安全,就該特別的留意,對於眼前爭相要你注意的記憶,應該注意他們各有何個性,留意是否有一些比較急躁,有些比較退縮,有些比較大膽,有些比較沉著,但是不論個性如何,一概請進來喝杯茶吧!
※隨著各形各色的記憶,流轉成越來越輕鬆自在的虛空之流後,我們這趟旅程也就走得越來越有信心,我們的生命回顧之旅,此時倒像自有其生命一般,由於感覺到前方有無限的可能,因此急著趕路,最後終會闖入我們戒備最為森嚴的禁地,然而在朝慘痛的記憶前進的時候,最好將之視為熊熊烈火,一次靠近一步就好,每走一步就坐下來,感受一下烈火的熱度,然後再站起來,專心跨出下一步,之後再坐下來,習慣一下,現在多靠近一步之後,和先前已經有所不同的景象,勿須冒然躍入火堆,讓心底裡的自我或是英雄,演出壯烈的維京式死法,這類逞強蠻幹的演出,無法麻痺我們的傷痛,反而會將無助、無望匯集成無能,把我們當頭照在其中,我們追求的若是剎那的完整,希望得到無畏的圓滿,那就唯有靠溫柔,緩和的步步趨近才可以,其實不將些專注的功夫,我們便可以不必躍入火堆,而以抽掉柴薪的方式,也就是放下我們對痛苦的執著,放下不願寬恕別人,不願求其寬恕的執著,當下便將烈火撲滅,而生命的回顧之旅,當然不只是重返不快樂的時光,回顧生命的旅程,也可以是心靈的饗宴,始終珍藏如昔的擁抱,如今有機會在再次享有,依然在骨髓深處低廻昔日的笑語, 如今有機會繼續下去,曾經教會你謙卑低頭的人,如今有機會向他們低頭致謝,曾經教會你如何的去愛的人,如今有機會對他們致上你愛的慈悲。
※前程往事的回憶,需要累積成千上萬,我們心門敞開的時間,才足以讓我們從遠觀往事變成全新貼近往事,才足以讓我們恍然領悟,以前一直以為沒辦法走的路,其實早已上路,看著前程往事一遍遍的重演,若是能以不帶抗拒的心,來看這場生命故事的走馬燈,隨著走馬燈在眼前一圈圈轉過去,我們主觀的心態也隨之層層的脫去,這個時候我們才能跳脫我執,來審視我們的生命。
※這時我們的人生,反而因為變得比較像是一則完美開始,比我們先前以為的都要好,以致開始模糊了起來,以自己的模樣在自己眼前投射出世界的模樣叫做小夢,之所以小,不只是因為這場夢,只包含了我們好大的我空裡小之又小的部分,也因為小夢不論與我們生前死後,都將我們侷限在小之又小的框框裡。
這個時候,我們便可以感覺到有難以形容的安詳,從無以名狀的真知核心,逐漸升起,這便是大夢,我們在大夢中醒悟到先前之身形如昏睡,了解到我們的生命非由生命的經歷刻劃而成,而由感受經歷的生命刻劃而成,生命的歷程須要做完整的回顧,需要對前程往事做鉅細靡遺的回憶,可是這功課就留在餘生慢慢進行吧!在此勿須強將生命倒帶,硬要將生命搜羅淨盡,只須任由往事從夢的底層自動浮現,很可能在已知和未知之間,穿插在癟癟扭扭的意識和潛意識之間,於此之際便會慢慢徹掉,而像我們一般所謂的有意識的心,其實慣常是若居於我們的意識之下,反而是埋在深層,我們大部分的意識和生命所在的那一部分被我們看作是潛意識。
※一次只和一件往事和解,這個時候,我們於自己的生命不會再像包廂裡的觀眾,隔著安全距離觀賞莎翁的戲,旁觀的成分多於投入,這時我們不會再等死亡跳進舞台,並對我們呼喚我們真正的名,才開始在新的一天的亮光裡,一景一景、一幕一幕,和我們的生命重逢。
※生命的回顧之旅,教我們領悟,其實我們像個袖手旁觀的局外人,漫不經心的看著自己的生命走過,我們極少全人出席,多半只在思考我們的生命,而很少直接投入生命之流,我們罕能完全的放下,和我們的體驗合而為一,我們對死亡有多少的疑懼呢?對生命就有多少的疑懼,除非不在記憶刻劃我們是誰,否則我們絕對無法找出我們到底是誰,或我們不管是誰。有位禪師說過:我們觀照心念,為的是要看清心念,不等於我們真正的我,我們正在尋找的我,就正在看著我們,我們便是覺性,絲毫不受浮現在虛空裡的渺小記憶和心念所侷限的覺性,就因為我們以為這些渺小的心念微塵便是我們,所以才會將我們的大縮小,來搭配我們的不足,結果更增加我們唯恐自己渺小卑微的感覺,只要緊抓著這份恐懼不放,就彷彿置身地獄,但是若放下這份恐懼,立即從地獄升上天堂,凡有福利的皆能帶你到達彼岸。
※我在以前的作品裡用過彼岸這個詞,有人誤將之當作死亡的代稱,可是在佛教裡面彼岸指的是徹底的解脫,許多人就是過不了這一關,我們以為死亡可以為我們了結一切,為我們解脫一切,死亡做不到這一點,這是我們生來該自己完成的事,死亡只會為我們解脫軀殼,剩下來的路要我們自己走,所以現在就請放下重擔,讓自卑又自大的繁重枷鎖,就此死去,且向心愛的人、親朋好友致謝,向開示我們的生命導師鞠躬,將內心顫慄不已的恐懼擁入懷中,深吸一口氣,直接吸入到心底的裡面,吸入生命之初的第一口氣,吸入不受前塵往事羈絆的新生第一口氣。
※越南高僧一行禪師以清靜心靈寫下了平靜安詳這本書,書中無處不見光輝照人,一行禪師在他飽受戰火催殘的國家,不失正念、寬恕、感恩的藥方,所寫的書是進行生命回顧之旅的良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