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走過人間~生與死的回憶錄」書摘
(文/伊莉莎白˙庫柏勒˙羅絲/天下文化1998年6月初版)
1、羅絲醫生寫給一位罹癌小孩的信中一段:「做完了我們奉命來到人間從事的工作,我們就可以脫離囚禁我門靈魂的身體,就像一隻破繭而出的蝴蝶。時機成熟時,我們就會拋棄肉身,擺脫病痛、恐懼和人生的一切煩惱,逍遙自在,宛如一隻飛回上帝身邊的彩蝶。」
2、在你的一生中,如果每一天你都活得「正確」,你就沒有什麼好害怕的。(p1)
3、只有一樣東西能真正治癒人類的身心病痛,那就是無私得愛。(p2)
4、人生的事件表面上看起來是孤立的,彼此之間不相關連。然而,經驗卻告訴我,人生中並沒有偶發的,純屬意外的事件,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注定」要發生。(p2~p3)
5、在各地主持研習會,幫助人們因應人生中最痛苦的階段~死亡和生死之間的過渡。(p3)
6、人生在世,難免經歷種種苦難。經歷得越多你就越有智慧,心靈越成熟。(p4)
7、遭逢逆境只會使你更堅強。(p5)
8、人們常問我,死亡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我告訴他們,死亡的感覺美妙極了,死亡是他們一生中最容易做的一件事,而活著是一件苦事,因為人生是 一場無休無止的掙扎。(p5)
9、把人生的功課做好,痛苦自然會消除。(p6)
10、人生唯一的目標是心靈成長。(p7)
11、人生旅途中,不時會有出現一些線索,提醒我們,應該朝那個方向繼續前進。若你隨時保持警覺,從經驗中汲取教訓,就能為自己塑造一個充實、美好人生。走完人生旅程時你會死得很安詳。(p11)
12、神賜給人類最大恩典,就是讓我們擁有自由意志,牠賦與我們最高抉擇權,把選擇的責任放在我們的肩膀上。(p11)
13、小時候看賽馬著涼致罹胸膜炎和肺炎住院,長大後穿上白袍多年,我才領悟:小時候熬過那場大病,是因為我服用了全世界最好的藥~家人的照顧,安慰和關愛。(p26)
14、伊莉莎白功課很好,擅長數學和語言,但最著名的事蹟卻是「打抱不平,鋤強扶弱」常為保護弱小、孤苦、殘障同學而對小太保施拳頭,父母也不生氣。(p31)
15、1939年納粹大舉屠殺猶太人,家中依靠自己栽種食物醃製水果蔬菜,自製麵包,醃製雞蛋保存一兩年,過著清苦簡樸生活。由此賦與我新的信心,讓我知道我能夠自力更生,依靠自己雙手過活,日後,這份自信卻幫我度過人生的許多難關。(p41)
16、對娼妓抽血化驗並伸出援手關懷他們,聽他們談生活、經歷、所見所聞、對人生看法,發覺他們跟常人一樣,除了生理需求外,也有情感需求,他們渴望友情和別人的關愛。他們打開我的心懷,讓我傾聽他們的傾訴。(p57)
17、一位罹患白血球過多症波蘭婦人,經歷目睹許多苦難,但他不認為他的命是全天下最苦的,他心平氣和接受他的命運,從不怨天尤人。對他來說,苦難是他的生命,至少是她生命的一部分。(p74)
18、地球上每一個生物的生存訣竅~堅忍的活下去。(p76)
19、在醫療用品極缺時代,有時覺得光憑意志和決心,病人就能戰勝病魔。(p76)
20、羅絲醫生喜歡的一首小詩:「每回你覺得,再也撐不下去了。不知從那裡?忽然射出一道光芒。這小小的一道光芒啊!能恢復你的元氣,賦與你能量,指引你繼續走下去。(p100)
21、醫生給病人最大的幫助,是成為他的朋友~像同胞一樣愛他、照顧他、安慰他。(p120)
22、我常對病人說:「把你經歷過的一切都告訴我,這樣我就能幫助別的病人。」(p142)
23、聆聽垂死病人的心聲,你會更加了解人生。(p158)
24、病人死亡不代表醫療失敗。(p170)
25、安慰病人的廢話:別擔心喔,沒什麼好怕的。(p172)
26、真正能幫助你成長的老師,不一定是學術或宗教界的大宗師,兒童、臨終病人、清潔工也能啟發你心智成長。人與人之間坦誠相待、互吐心聲,比全世界任何學術理論或科學知識更能幫助我們成長。(p172)
27、研討會中原本對生命已經絕望、覺得自己是個廢物的臨終病人,突然發現自己有了一個新角色~教師,心中都非常感到欣喜。雖然生命已面臨終點,但他們終於領悟到,他們的人生還有目標,他們必須堅持活到最後ㄧ口氣。他們仍在成長,一如台下那群學生。(p175)
28、一位神職人員坦承:「聖經有其侷限,有時並不能回答病人所提出來的問題,因為不知怎麼回答,所以只好不吭聲。」(p175)
29、每回我把病人帶進、帶出我主持的研討會,我總會想到:「他們的生命,就像天上千萬顆星星中的一顆,突然發射出一道燦爛光芒,轉眼消失在無邊無盡的黑夜。」每一位病人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總的來說,他們留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
好好活著,免得將來後悔糟塌了自己的生命。
好好活著,免得將來爲自己做過的事情感到懺悔,希望能重新來過。
好好活著,誠實的、積極的活著。
好好活著吧!(p175)
30、大多數臨終病人心中的真正問題,和死亡無關,反而跟生命有密切關連。他們需要的是坦誠、確定感和內心的安寧。(p178)
31、神父和修女告訴一位12歲罹癌女孩麗芝「沒人能上天堂,除非他們愛上帝超過愛世界上任何人。」
麗芝說「我愛我的爸媽,比愛上帝更深啊!所以我不能上天堂,因此我不能死!」於是他一直ㄍㄧㄥ著承受病苦。
羅絲醫生強忍奪框而出淚水,以象徵方式向他解釋「上帝讓她接受嚴格考驗,就像老師把最難的題目留給班上最聰明用功的學生。」
麗芝聽懂了,也打開了心結,幾天後撒手人寰、放心離去。
這位小女孩的遭遇更加深羅絲醫生對宗教反感(p180)
32、只要能鼓起勇氣,聽從「心」的指示,採取必要的行動,每個人都擁有幫助別人的巨大力量。(p185)
33、研討會凸顯一個事實:一個人怎麼死,得瞧他平常怎麼活。(p178)
34、生命中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讓你學習時,你的生命才算結束。(p194)
35、人生不是一齣悲劇,而是一場挑戰。(p196)
36、接受殘酷的事實,本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除了接受,還有什麼選擇呢?(p196)
37、一位產下雙目失明女兒海蒂的媽媽,期盼奇蹟降臨女兒身上,求救。羅絲醫生,告知:「每一個殘疾的孩子,都蒙上帝賜與一項特別的天賦,不要期望奇蹟發生,你應該做的是:緊緊摟住這個孩子,好好愛她,把他當作上帝的恩賜,然後,時機到時,牠自然會讓這個孩子展露他的特殊才華。」多年後,海蒂突然像花兒那樣一夜之間就綻放了,成為聞名的青年鋼琴家。(p197)
38、有些人一生下來就面對考驗:他們是最特別的一種人,他們需要最多的照顧和關愛,他們的存在提醒我們:人生的唯一目的是愛。(p198)
39、臨終前的睡眠是「展開漫長旅途之前的最後休息」。(p201)
40、臨終五階段:
否認(為自我防衛)與震驚(為什麼是我?)
憤怒(為什麼不是他?此階段最難應付,但憤怒並非針對特定的人)
討價還價
沮喪(深沉而無言的沮喪是較難處理的沮喪,病人看不到光明的那一面,不再懷念過去,眼光投向陰森神秘的未來,故任何安慰的話均無效,志工能做的就是讓他沉浸在他自己的哀傷中,替他祈禱,伸手拍一拍他,坐在床旁陪伴他。)
接納(寧靜、沉思、認命、安詳)。(p201)
41、「論臨終與死亡」書中,羅絲醫生敘述絕症病人,身體雖一直沒有復原,但情感和精神上卻恢復了健康。(p202)
42、臨終病人到底敎了活著的人什麼?
有臨終的感受、死亡的感覺、為一生中有太多要做尚未去做的事而懊悔、人生中哪些東西是真正有意義的~他們關係到生活和生命,而跟死亡無關。(p202)
43、絕症的小孩是比大人更好的老師,對人有更多的啟發,他們心中不會堆著許多未了的心願,他們不必面對累積一生的錯誤,不必設法修補殘破的人際關係,他們也不必假裝,他們的身體並沒什麼問題。憑直覺他們知道自己病得很重,從不隱瞞心中感受。(p226)
44、羅絲醫生主持「生死過渡工作坊」的目的
幫助人們克服累積在內心中的哀傷和怨恨,也就是幫他們達成未了的心願,譬如化解與過世父母的怨恨及成長過程中的精神創傷:內心的哀傷和怨恨,一旦在安全的環境中宣洩出來,療傷止痛的過程就會開始,然後,病人就能夠重新過著開朗誠實的生活,以安詳的態度面對死亡。(p234)
45、上帝把我母親變成植物人有一個目的:
因他一生都在照顧別人,在他生命最後歲月,教導她接納別人的關愛和照顧。(p241)
46、心中的積鬱一旦宣洩,心情就會平復,整個人覺得舒坦多了,你無法提升生命的境界,除非你能擺脫心中集積的怨氣和不平~擺脫隱藏在你意識中的小黑兔。(p243)
47、信上帝:他不會差遣我們去做我們沒有能力做的任何事情。
信自己:我們有能力承擔上帝賦予我們的任何使命,不論有多艱辛、有多痛苦,我們一定熬得過來。(p274)
48、當你陪伴病人和兒童度過臨終時刻,一連好幾個鐘頭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身上時,你所做的,就是最高形式的打坐。(p278)
49、有些花兒只開放幾天,但是每個人都讚賞他們、喜愛他們,把它們當作春天和希望的象徵。然後,他們就凋謝了,但它們已經做完他們該做的事。(p283)
50、人生的煩惱和苦痛往往是上天的一種恩賜。(p290)
51、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善念,都有一顆我們想像不到的慈悲心,它使我們付出,不求回報,它使我們聆聽別人的心聲,不做任何批判,它使我們無私的關懷人類同胞。(p297)
52、他已經完成他到人間來的使命,他已經學到他該學的東西,他已經教導他應該教導的人。(p332)
53、苦難是上天賜給的成長機會,我提醒自己:「如果人生無災無難,你就永遠不會成長,苦難是一種恩賜,它有它的作用。」(p341)
54、死亡來臨時,會從今生的痛苦煩惱過渡到安詳幸福的來生。(p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