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繪本要訣
在安寧病房說故事,有稍整理出「說繪本要訣」,在此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一、 說故事速度需放慢:
聽故事者是病患而非健康者故需慢說,否則會產生來不及聽懂和壓力。
二、 選材儘量挑選輕鬆、詼諧、趣味、淺顯易懂、內容勿過長(因病友體力有限)繪本,以病友需求為首要考量。
*若坐困愁城則選用「傻比傻利」驅煩惱
*若家人爭執多則選用「好一個餿主意」使了解家人能共住一個屋簷下就是絕大幸福
*若凡事無法接納抱怨連連則選用「明鑼移山」
*若想娛樂消遣則選用「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裏」
*若有養寵物可選用「好髒的哈利」
*若害怕死亡則選用「害怕的時候」:
臨終病友面臨死亡內心會有很多恐懼不安,此時病友如果不主動告知,我們也無法得知,若藉共看繪本「害怕的時候」,很自然的把話題引導到病友的「害怕」上面,病友即會娓娓道出,藉訴說當中,病友會整理自己的思緒,覓勇氣、尋訪克服之法衍生力量。
*若想娛樂則選用「上面和下面」繪本:
有一次到病房說繪本「上面和下面」,病患原本懶洋洋,但這本故事逗趣,尤其故事主角大熊的愛帥與病友人生有連結,於是病友自然快速融入故事,且在整個過程愉悅回應,露出許久未見的笑容,家人欣喜若狂,此笑容雖剎那也永恆,因為它已讓時間停格。
癌患聽完故事就帶著繪本的快樂餘韻闔眼昏睡即往生,日後家屬回憶癌患在安寧病房的日子,是在繪本陪伴中走向人生終點,而且是帶著滿足的笑容安然離世,相信這是家屬甚感安慰的事,也將是陪伴家屬度過悲傷的療劑。
三、 說、演故事:
兩人以上可一唱一和共同搭腔讓病友耳目一新,但需留意若非單人房儘量避免干擾到鄰床病友為首要原則,故在說故事前請先向鄰床病友打聲招呼而免干擾。
四、繪本,大部份人都喜愛,遑論性別、老少,學歷……均非阻礙,只要具足時間、病友精神狀況允許,即是說繪本的好因緣與好時機:
一位耳順之年、手戴佛珠、膚色蠟黃、腹部引流、雙腳浮腫、面露痛苦的極度躁動癌患,我念佛號起頭讓她跟著心念,也無法轉移她的分秒躁動,扶坐輪椅推到空中花園情境轉移,讚嘆花美請她欣賞,她會順著我的手指方向與口語賞花。
我說:「你的人生就像花兒一樣的美麗,你赤手空拳打天下,買了房子,養大孩子~高學歷、金飯碗、婚姻美滿,你的人生很圓滿,現在什麼也不用牽掛,就專心念佛(癌患平日信仰),佛菩薩會保佑你遠離痛苦。」當我話說完不逾五秒又開始躁動,大家無技可施,我徵得家人同意說繪本「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裏」,內容敘述一隻紅狐狸偷喝老奶奶的牛奶而尾巴被剪的故事,癌患專注聽,也全神貫注欣賞插畫,因為通俗有趣,所以聽到一半她就笑了,此刻大家如釋千斤擔,我陪伴她~終因選對方法奏效而感到謝天謝地。
當第一本故事聽完, 看她情緒穩住,問他要不要再聽一本,她居然大聲應「好」,所以我們繼續說第二本繪本。
反思癌患在極度躁動難安時刻,繪本故事派上用場,沒想到第一次為她說繪本,卻能帶給她短暫忘卻躁動不適與疼痛的快樂時刻真是感恩,當下我看見她的放鬆、她的笑容,這笑容彌足珍貴,因為這是整個下午她綻放的唯一一次笑容,讓我銘記在心。
五、方言說繪本具鄉土味更親切:
第一次急就章用客語說繪本,因客家阿婆國語不靈光、台語不會說,客語流利,所以從繪本書櫃中挑一本自己最有把握能用客語呈現的繪本古利和古拉上場。
說故事途中阿婆有兩次閉眼,問他是否累了,如果累了想休息就把剩下的故事下次再說,他隨即睜開眼表想聽,所以繼續說完故事。
感謝有這樣的場域讓自己磨鍊,舉凡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都是從「不會」到「會」、從「生疏」到「熟練」,請珍惜這樣的因緣學習,謝謝病患的「故事需求」,老天爺是派工,他借我「口」傳遞「愛」,就像繪本「尼可萊的三個問題」傳達的行事信念與準則:
當下是你做事的最佳時機?
現在在你身邊的人是你最重要的人?
讓現在在你身邊的人快樂是你最應該做的事。
六、口袋帶個小西點適時送口福給病人:
為阿婆說繪本「古利和古拉」,故事說完問他是否也想吃故事中那鬆鬆軟軟的蛋糕,他大聲應「好」,當下正好有夥伴口袋有一包小西點派上用場,當場送給他滿足他的想吃欲望,為此次說故事畫下圓滿句點。
這些都是老天爺美意的最好安排,我們只不過是上天選中的愛的使者,是來傳遞老天爺的美意罷了。
七、跟著討論流走,時機不對,勿強迫討論自訂話題
有一次為癌末病患說「傻比傻利」繪本,當故事說完我問「你的煩惱是什麼?」,照顧親友馬上接腔「想這麼多做什麼,每天有可以吃就吃、可以睡就睡、快快樂樂過日子就好了。」所以我就順著照顧親友的話題談。
告辭前順送給她一個自己親手縫製的煩惱娃娃(見圖) ,她露出笑容高興接受,讓我感受到「煩惱娃娃」對她的意義與需要。
在癌末轉移又做化療的病人,臉上是甚難尋獲笑容,看到她拿著煩惱娃娃一副笑咪咪的模樣,而且目不轉睛的望著他,也許真的可以從「傻比傻利」故事中得著「寄託」與「力量」,她還幫「煩惱娃娃」取名字,後來她多次拿出煩惱娃娃和它對話~可見癌末病患如溺水者,遇浮木即攀。
八、繪本大都文字敘述較少,所以文字未明載部分可參考插畫給予鋪陳、補充敘述,增加廣度、深度(插畫延展文字的故事性)、趣味性、生活化、有趣的笑料、回味的點:
例如「上面和下面」繪本故事中敘述大熊的領帶、皮鞋;野兔爸爸之上衣、野兔媽媽之帽子、野兔家族第一次全家福亮相時兔寶寶們位置及動作均是搞笑點。
九、「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每讀一遍,不經意間能再悟出更深層意涵,這些都是與病友互動的源頭,也可衍伸作生命回顧。
十、邊讀繪本、邊賞插畫,會有意想不到之竊喜油然而生與會心一笑。
十一、「繪本故事」可帶給病患短暫快樂、紓解住院孤寂及與生命連結反思。
有一次為癌患說繪本,觸發癌患女兒興起為媽媽說繪本念頭,母女雙方的愛藉繪本傳動,留下永恆記憶,讓生死兩相安。
十二、心情沉重時聽故事有可能會得到療癒,那療癒也許在故事本身,也許源自於說故事人的愛:
有一次陪伴主導性較強的癌患,照顧她的媽媽壓力很大因而抱怨,出院前一天,我考量癌患與媽媽的關係需潤滑,因此挑選「記憶的項鍊」繪本,也不著痕跡的把故事重點放在家人的情感連結層面,聽完後她很感動的告知:「出院回家後要找出自己和家人鈕扣五十顆串成項鍊」
我回應她:「我好期待這一條項鍊,它好有意義,我相信它一定會非常漂亮!」
癌患出院後病情急轉直下(數日後往生),我雖不知她是否有體力完成這條記憶項鍊,若果未完成,但我已看見她的心變柔軟,若果有完成,我相信這條記憶的項鍊對家人的悲傷定扮演絕大療癒功能。
十三、鼓勵病友說自己的故事可重新認識自己,也是一種幸福:
在訴說過程會心生感恩,把自己一輩子的恩典都看見。
十四、每次說故事,都會隨著現場互動而有新的發展或意想不到的收穫:每每在服務病患同時也讓自己成長、受惠。
有一次為病患說繪本「蜉蝣的一天」,病友聽完故事後回應:
「蜉蝣,好美的一生,雖短暫但活出了意義與價值,這樣牠就心滿意足了。」
「故事很棒、畫也美,整個意義也很深刻。」
「謝謝你一直挑好的繪本、打開我的心、增廣我的眼界,也讓我看到生命的價值和知道感恩。」
「謝謝你提升了這麼多人的心靈層次,讓這麼多走不出去的病人看得到世界,我好謝謝你。」
當我聽到病友回應的最後一句肺腑之言,我深受感動飽噙淚水告知她:「你的謝謝我收下,我把它放在口袋裏,永遠留存著。」當下兩人的生命相互交織且有亮光交會,這也是我持續耕耘安寧園地的動力。
如果您是臨終癌患說繪本的前輩歡迎留言指教,如果您常在安寧病房為臨終癌患說繪本,那麼我們可共同討論,努力打造一個癌友善終的繪本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