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 01 Mon 2019 10:00
●Alan D. Wolfelt「陪伴」定義
- Jul 01 Mon 2019 09:47
●人因為學不會這三件事,所以會不快樂 讀書筆記
●人因為學不會這三件事,所以會不快樂 讀書筆記
(文章摘自 每日頭條 網址 https://kknews.cc/zh-tw/news/x69kg29.html )
富翁罹絕症,自覺不久人世心中難過。請教名醫把脈診斷給了他三帖葯方。
第一帖葯方「在沙灘躺下30分鐘,連續21天。」富翁照做,結果每次一躺就是2小時,因他向來忙碌,從沒有這麼舒服過~聽著風聲、海浪聲和海鷗的鳴叫。
第二帖葯方「在沙灘上找5隻魚或蝦或貝,將牠們丟回海裡,連續21天。」富翁照做,結果每次將小魚蝦貝丟回海裡他卻莫名地感動。
第三帖葯方「找一根樹枝,在沙灘寫下所有不滿和怨恨的事。」每當他寫完沒多久,海浪捲來就把那些字沖刷掉,他突然頓悟而感動得哭泣,回家後,他覺得全身舒暢,輕鬆自在,且不再怕死。
原來,人因為學不會三件事,所以不快樂
一. 休息(放鬆)
二. 付出(行善)
三. 放下(寬恕)
- May 18 Sat 2019 14:00
●讀書筆記
- Apr 02 Tue 2019 16:00
●余光中詩~母難日
- Feb 05 Tue 2019 11:00
●緣深緣淺
- Jul 21 Sat 2018 13:00
●讀書筆記~與人交談 15 分鐘,能降低 80% 的壓力~「說話」其實很紓壓/作者:蔡芷庭
●讀書筆記~與人交談 15 分鐘,能降低 80% 的壓力~「說話」其實很紓壓(文章作者:蔡芷庭)
文章網址
紓壓技能:「說話」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只需動動嘴把心裡的話講出來,就有意想不到的療癒效果!究竟為什麼「講話」能夠很紓壓,又該挑選什麼樣的交談對象呢?
跟「自我」對話:
瑞士心理學家 Jean Piaget :自言自語是人類打從幼兒時期的天性。「自言自語」能夠激活腦部前額葉皮質的視覺和聽覺區域,不僅幫助集中注意力,也讓我們得以快速整理思緒,進而安定焦慮、減輕壓力 。
跟「信賴的朋友」對話:
說出來未必不能解決問題,但絕對能緩解你的情緒。心理學家 Paula Davis-Laack 指出,「孤獨感」是讓壓力更加沉重的常見因素。人類天性是群居動物, 需要社交以及與他人對談互動來獲得認同與歸屬感 。能跟信賴的朋友傾吐露心事,一方面加深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一方面也替內心的不安找到出口,是紓解壓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跟「家人」對話: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心理學教授 Seth D. Pollak 曾執行一項實驗。他讓 61 位 7 到 12 歲之間的女孩在觀眾面前發表演講或解數學題,讓孩子們感到壓力。接著他讓 1/3 的女孩與母親團聚,讓母親擁抱並安慰她們 15 分鐘,另外 1/3 的人在電話中與母親通話 15 分鐘,而剩下的人則是觀看一部長達一小時的電影。
Pollak 隨後採集了唾液,發現和母親接觸過的女孩們,無論是面對面接觸或通話,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都在半小時內降低 80%, 幾乎回到原先正常的水平,同時他還測量了女孩們尿液,發現催產素含量明顯上升。相比之下,觀賞電影的女孩們則沒有任何催產素的增生,壓力水平下降的速度也更緩慢。
「與人交談有著驚人的療癒力」
Pollak 認為,家庭是人們最原始感受到溫暖與受保護的地方,因此與家庭成員接觸,即便只是簡短的通話,都能刺激催產素的增生,幫助 降低血壓、活化腦部、增強記憶力 。
- Jul 20 Fri 2018 20:00
●讀書筆記生命回顧法(下)~文字內容
●讀書筆記生命回顧法(下)~文字內容
※回顧生命之旅開始於星期一,連續到死前的時刻,靜靜坐一下,想想過去,有誰曾經以慈悲撫慰你的心靈,想想自己正在和他說話,告訴他~他對你的意義,對他送上感激,好像你們心靈相通,謝謝他。在談話結束的時候,向他告別,而且這一次的告別,就是永別,這一生不再相見,即使在記憶當中也不再相見。
※過往若有那些朋友、師長、長輩、先人、同志、愛人,甚至是你覺得特別親近的,特別能推動你心靈成長的,於此請一一將他們慢慢請出來,緩緩告訴他們,你有多感念他們的關懷和照顧,向他們的影像致謝,等待無盡的愛滿溢於你們之間,也就是該告別的時候了,向他說再見吧!此生可能就此永別。
你每見過一次懷念的故人,向他們表達過感激和謝意之後,你的回顧體驗就略為改變一些,你和他們之間的對話,也會越來越貼心,道別也越來越不像分離。
※當這門功課漸漸從過去的人,擴展到你感念的過往時光的時候,回憶的焦點並應該放在往事之上,而將美好的一刻引入心中,謝謝你生命裡的福星,等待美好的時光重演完畢,還是要以感恩的心,向美好的時光告別,而且就此永別不再回頭。
※生命的回顧之旅,和感恩禪、寬恕禪應該是同步並進的歷程,應該要相輔相成交感互通。做了幾天或幾個禮拜的感恩功課之後,就應該接著做寬恕的功課,也就是請你回想曾經傷害你的人,倒還不是傷你至深的人,這時候只回想你討厭的人,而不是你痛恨或痛惡的人,在記憶裡找一位你不怎麼喜歡,但不至於氣到一想起來便會搥胸頓足的人,輕鬆一點,看看他到底偏離本心到怎樣的地步,以至對你做出那樣的事,看看他的心有多麻木,有多恐懼,這個時候就當作是在做一次療傷的實驗吧!
※試試看去碰碰他們,不管多輕都可以,對他們致上寬恕,看看這樣的感覺怎麼樣,注意你的心何其渴望擺脫傷痛,放掉吧!鬆開緊握傷痛記憶不放的拳頭,放開傷痛的記憶,任其於寬恕的大海裡稍稍自由的移動吧!就讓你內心深處的慈悲將傷痛擁抱到懷中,你的心與這些疏忽甚至冷漠可曾有深刻的體會,寬恕帶有謙卑的成分,撫慰的不只是得到寬恕的人,也包括付出寬恕的人,而寬恕別人是寬恕自己的關鍵步驟,寬恕的慈光,甚至可以照亮躲在我們內在裡的那位癟腳貨,寬恕的歷程會是我們終生感念的歷程,在心識可以重拾更不快樂的記憶之後,應該加深開懷禪的功課,這時候要以體內的硬塊為目標,消融該部位尖銳的稜角,隨著開懷放空越來越廣闊,這個時候便可以將記憶裡依然痛苦或是遺憾的事情,一樣慢慢一一請進來, 在心裡感受對方心裡的恐懼,原諒他們將自己無法處理的痛苦傾倒在你的身上,原諒他們的軟弱和傲慢,以他們做為你寬恕禪的修習對象,等你覺得休息到一切已經不會造作造假的時候,就可以向他們道別,讓他們繼續前進吧!沒多久寬恕就會再找上他們,等到針對特定記憶所修習的功課,已經修習得相當精進的時侯,就不必在於事前刻意選擇要處理美好還是不好的記憶了。
※這個時候就可以廣開心門,任由流轉的直覺,帶進願意進來的記憶,回顧之旅走得深入之後,愉快或是不愉快的記憶,便應一視同仁,任由他們自由來去,在你面前的演出,而由你的心靈投予感恩或寬恕,若有記憶在舞台邊緣踟躕不前,不知上台是否安全,就該特別的留意,對於眼前爭相要你注意的記憶,應該注意他們各有何個性,留意是否有一些比較急躁,有些比較退縮,有些比較大膽,有些比較沉著,但是不論個性如何,一概請進來喝杯茶吧!
※隨著各形各色的記憶,流轉成越來越輕鬆自在的虛空之流後,我們這趟旅程也就走得越來越有信心,我們的生命回顧之旅,此時倒像自有其生命一般,由於感覺到前方有無限的可能,因此急著趕路,最後終會闖入我們戒備最為森嚴的禁地,然而在朝慘痛的記憶前進的時候,最好將之視為熊熊烈火,一次靠近一步就好,每走一步就坐下來,感受一下烈火的熱度,然後再站起來,專心跨出下一步,之後再坐下來,習慣一下,現在多靠近一步之後,和先前已經有所不同的景象,勿須冒然躍入火堆,讓心底裡的自我或是英雄,演出壯烈的維京式死法,這類逞強蠻幹的演出,無法麻痺我們的傷痛,反而會將無助、無望匯集成無能,把我們當頭照在其中,我們追求的若是剎那的完整,希望得到無畏的圓滿,那就唯有靠溫柔,緩和的步步趨近才可以,其實不將些專注的功夫,我們便可以不必躍入火堆,而以抽掉柴薪的方式,也就是放下我們對痛苦的執著,放下不願寬恕別人,不願求其寬恕的執著,當下便將烈火撲滅,而生命的回顧之旅,當然不只是重返不快樂的時光,回顧生命的旅程,也可以是心靈的饗宴,始終珍藏如昔的擁抱,如今有機會在再次享有,依然在骨髓深處低廻昔日的笑語, 如今有機會繼續下去,曾經教會你謙卑低頭的人,如今有機會向他們低頭致謝,曾經教會你如何的去愛的人,如今有機會對他們致上你愛的慈悲。
※前程往事的回憶,需要累積成千上萬,我們心門敞開的時間,才足以讓我們從遠觀往事變成全新貼近往事,才足以讓我們恍然領悟,以前一直以為沒辦法走的路,其實早已上路,看著前程往事一遍遍的重演,若是能以不帶抗拒的心,來看這場生命故事的走馬燈,隨著走馬燈在眼前一圈圈轉過去,我們主觀的心態也隨之層層的脫去,這個時候我們才能跳脫我執,來審視我們的生命。
※這時我們的人生,反而因為變得比較像是一則完美開始,比我們先前以為的都要好,以致開始模糊了起來,以自己的模樣在自己眼前投射出世界的模樣叫做小夢,之所以小,不只是因為這場夢,只包含了我們好大的我空裡小之又小的部分,也因為小夢不論與我們生前死後,都將我們侷限在小之又小的框框裡。
這個時候,我們便可以感覺到有難以形容的安詳,從無以名狀的真知核心,逐漸升起,這便是大夢,我們在大夢中醒悟到先前之身形如昏睡,了解到我們的生命非由生命的經歷刻劃而成,而由感受經歷的生命刻劃而成,生命的歷程須要做完整的回顧,需要對前程往事做鉅細靡遺的回憶,可是這功課就留在餘生慢慢進行吧!在此勿須強將生命倒帶,硬要將生命搜羅淨盡,只須任由往事從夢的底層自動浮現,很可能在已知和未知之間,穿插在癟癟扭扭的意識和潛意識之間,於此之際便會慢慢徹掉,而像我們一般所謂的有意識的心,其實慣常是若居於我們的意識之下,反而是埋在深層,我們大部分的意識和生命所在的那一部分被我們看作是潛意識。
※一次只和一件往事和解,這個時候,我們於自己的生命不會再像包廂裡的觀眾,隔著安全距離觀賞莎翁的戲,旁觀的成分多於投入,這時我們不會再等死亡跳進舞台,並對我們呼喚我們真正的名,才開始在新的一天的亮光裡,一景一景、一幕一幕,和我們的生命重逢。
※生命的回顧之旅,教我們領悟,其實我們像個袖手旁觀的局外人,漫不經心的看著自己的生命走過,我們極少全人出席,多半只在思考我們的生命,而很少直接投入生命之流,我們罕能完全的放下,和我們的體驗合而為一,我們對死亡有多少的疑懼呢?對生命就有多少的疑懼,除非不在記憶刻劃我們是誰,否則我們絕對無法找出我們到底是誰,或我們不管是誰。有位禪師說過:我們觀照心念,為的是要看清心念,不等於我們真正的我,我們正在尋找的我,就正在看著我們,我們便是覺性,絲毫不受浮現在虛空裡的渺小記憶和心念所侷限的覺性,就因為我們以為這些渺小的心念微塵便是我們,所以才會將我們的大縮小,來搭配我們的不足,結果更增加我們唯恐自己渺小卑微的感覺,只要緊抓著這份恐懼不放,就彷彿置身地獄,但是若放下這份恐懼,立即從地獄升上天堂,凡有福利的皆能帶你到達彼岸。
※我在以前的作品裡用過彼岸這個詞,有人誤將之當作死亡的代稱,可是在佛教裡面彼岸指的是徹底的解脫,許多人就是過不了這一關,我們以為死亡可以為我們了結一切,為我們解脫一切,死亡做不到這一點,這是我們生來該自己完成的事,死亡只會為我們解脫軀殼,剩下來的路要我們自己走,所以現在就請放下重擔,讓自卑又自大的繁重枷鎖,就此死去,且向心愛的人、親朋好友致謝,向開示我們的生命導師鞠躬,將內心顫慄不已的恐懼擁入懷中,深吸一口氣,直接吸入到心底的裡面,吸入生命之初的第一口氣,吸入不受前塵往事羈絆的新生第一口氣。
※越南高僧一行禪師以清靜心靈寫下了平靜安詳這本書,書中無處不見光輝照人,一行禪師在他飽受戰火催殘的國家,不失正念、寬恕、感恩的藥方,所寫的書是進行生命回顧之旅的良伴。
- Jul 20 Fri 2018 20:00
●讀書筆記~生命回顧法(中)~文字檔
●讀書筆記~生命回顧法(中)~文字檔
※生命回顧之旅,是專注式的反省,回顧往事的時候,往事對於我們不再像是手中擁有的物品,而像是手中即將捨棄的物品,重拾往事為的是要啜飲最後一口陳年老酒,為的是對久別的愛人致上永別的一吻,為的是向我們滿載人性體驗的人生,做最後一次的巡禮,這是彌合人生傷口的療心禪。
※在回顧的旅途中 ,請以明白的感激和美好的時光重逢,至於慘痛的時光只請以我們修習恐懼禪的方法,徹底探究心理的憤怒,學會慢慢開始原諒,需要知道慘痛的經歷,內含奧妙的開示,能夠開啟我們的心靈,深入生命的底層, 它所孕育的歡喜,遠大於嗔怨。
※生命回顧一開始,一片光明美好,然後變糟, 然後再變好,事實上後來是越來越好,好到一無所害。
※回顧生命之旅,與其說是反省前塵往事,還不如說是清理庫存的感情遺跡,清點已完成的事,找出尚待了結的事。
※一位安寧醫生說:有的時候最初的突破,並沒有帶來任何安詳或是撫慰,有的時候病人的樣子和感覺反而更糟,可是他們還是覺得比較圓滿,因為他們願意長久壓抑心底棄之不顧的感情重見天日,好好處理一下。另外有靈修的老師也有同樣的說法。
※我們曾和心理治療師談到生命回顧的旅程,有人擔心走這趟旅程,可能會有病人吃不消,他們認為大部分人的一生都走得很艱辛,不堪回首便勿需回首,這樣對他們可能反而比較好,我們當然了解,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意見,因此每每建議想要踏上生命回顧之旅的人,一路慢走,不要操之過急,不要興沖沖直搗最沉痛的記憶,將憤怒和內疚鬱積在肚子裡面不得散去,先建立好「感恩和正念」的地基,再來寬恕別人,求人寬恕。
請以日常生活裡數之不盡的小嗔小恨為先,且以心裡的隱痛為探究的目標,積累對人的慈悲,而且不只是對我們自己小痛的慈悲,還須是對大我之痛的慈悲,在回顧之旅的途中,我們會碰上的情緒,形形色色什麼都有,我們或許會怨別人,在我們身上加了那麼多的負擔,恨自己在別人的身上,加了那麼多的負擔,謝謝別人為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禮物,高興自己能夠從別人那裡取到美好的禮物,然而若是有重大的創傷或是受虐待,最好不要強行拾起記憶,記憶裡還有許多地方可以探究,這類的傷痛,就留在身心安頓到可以承擔的時候,再由其自行決定是否現身吧!
※只要我們覺得自己是受害的一方,重啟受害的記憶,絕對是無比艱難的事,因為這樣我們就必須重回加害人的面前,就算是在記憶裡也一樣,至於自己便是加害人的人那更糟, 那根本就是地獄的旅行,可是話說回來,又何必等呢?何不趁早探究,問問自己是不是欠誰什麼東西?問問自己,應該怎麼樣來彌補?是不是常常聽到人說「一了百了」嗎?除非我們的心靈完全的放空,值得你愛的真理。」
※我自己做生命回顧當下,也曾想起以前一些可恥可恨的行徑,不禁慨嘆:這麼醜陋的生命足跡,將永遠烙印在我留下的軌跡裡,同時還讓伴我同行的人們一路走得好辛苦。 可是搥胸頓足、悔恨得無以復加無濟於事,人人都願意贖罪,只是如今很難再找到沒有應口號的贖罪山,所以有比悔恨還要有智慧的聲音傳來,提醒我們,若是願意真切感受我們傷害之人的痛苦,對他們送上一波波的真心祝福,那麼人人的傷痛都可以癒合。
※為自己求得寬恕是療傷最困難的部分,但也是療效最大的部分。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醫師:「沒有什麼會好到不像真的。」
※往事排排站好,等待著我們撫平傷痛,還問我們「我該怎麼樣才能讓良心安息,平靜的死去呢?這是門清心禪。
※「治療舊創,感懷舊愛。」 需要時間,因此最好不要拖到軀殼已經衰退,意志已經軟弱,心念因死亡已經迫近分神的時候才來進行,有人曾說:記憶好像畫,而非照片,而有些記憶的畫,還有點抽象,風格各異,畫有些模糊不清、有些斑駁龜裂, 變來變去,始終定不下來讓你看得清楚,這個時候即使懷抱最大的決心,要從事未了之事,要了結未了之事,也照樣會徒勞無功而返。
※在我回顧自己生命有些篇章的時候,往事的細節蜂擁而來,在腦海裡泅泳,亂成一團,打來打去的印象和意念, 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每當碰上這樣的情況,我便什麼也不做,只向我幾乎遺忘的記憶,致上最真摯的祝福,當年我若曾因為無知,為他們帶來任何困擾,尚請他們原諒,最後感謝他們曾與我為伴。
※生命的回顧之旅 ,另有兩種位階的道路可走,一是醒覺的道路,一是中陰聞教得度所指的道路,真正的死亡功課有一部分是放下我們生命裡的所有情結,以坦蕩圓滿的態度看待我們過往的一切,即使我們在老舊的螢幕上看見一生的過往時光,甚至會心生納悶, 那是誰的一生啊!好像看著往事在眼前飛過,好像看到的是別人一生的走馬燈。
※一邊等待死亡來臨,一邊回想一生的感慨,此生仿如古遠的舊夢,我們對往事的反應,與我們對現在的體驗,會有強大的影響,走一趟回顧之旅的好處,不只在讓我們看清我們和過去的事之關係,也再讓我們看清我們和過去的關係,記憶的虛幻,不亞於任何的心念,記憶的觀點,從來不定於一,即意隨周遭的心念搖擺。
※不論記憶美好與否,我們唯有像個迷醉的科學家,而非厭煩的書記官,擺脫舊有的習氣,以越來越清明正念回顧往事,我們才能將記憶的自動反應消磁。
※這時我們不會再干於把日子過得像二手貨,而會直接投入記憶所在的剎那,把整個心傾倒進去,這個時候由於領悟,不論過去現在,皆非我們想像那般實在,我們才能解釋自記憶裡放話不定的海市蜃樓,這些海市蜃樓有些還虛幻如夢中之夢,從而體會世間萬物,絕非其表面所見,這翻事物,便視如大夢初醒的醒覺,所謂醒覺就是了悟,記憶不過是我們自性的作用而已,我們的自性和我們的心念一樣的虛幻,這個時候我們開始可以將眼前的記憶看作是沒有重量,沒有實體,如夢似幻的服事,而和許多走過生死交界的人說的一樣,一旦醒覺便看見自己夢見的自己,這份醒覺,務必可以將我們帶出夢境,但是可以帶我們了解此生不過如夢,一旦領悟這點,就可以進入下一位階,從新翻閱我們的生命之書,但這一次不會再跳過註解亂加對話,或是假裝這本書是完全寫實的了,這時候我們也才開始用得上中陰聞教得度裡說的技巧,中陰聞教得度描述的死亡路途上的重重障礙,以及我們的心念,不論生存前死後都是在投射神魔的形象,一旦我們和意識走馬燈,特別是和記憶接上了頭,就知道眼前的妖魔就是心理的妖魔,現在我們既然可以在療傷止痛的覺性傳達到流轉的心念之中,之後我們便可以將阻力化成助力,將之從路障化成里程碑,這門功課做的主要是注意那些記憶和心念。
※將覺性照在羅網裡面,覺察、恐懼、慾念、罪孽、憤怒如何引用心識化成幻象,認出腦海裡的影像,那一個代表了那一種概念和觀點,有人說任何觀點都曉得裝不下全部的真理,這些心念便是吊在衣櫃裡的骷髏身上乾乾的骨頭,其所創造出來的今生即便如來世,在今生裡面我們將之投射到別人的身上,到了來世便又再度投射回我們的身上,我們害怕心識死後不知何去何從,是因為我們知道心識自有其智,解開過去的結,才解得開現在的結,我們只要記得懷念,這個英文字的字眼來自回憶之痛,並知我們不應執著於過往不放,而應放下過往重擔,不要將童年供奉成至哀或至樂,也不要迷失在接納和否定和的糾葛裡,我們才能放掉舊有的執著,讓生命可以徹退向前飛奔,趕上生命的腳步,我們在旅程途中看見自己,看見自己便是自己習氣的投射,只要超越到這層了解之上,或是任何其他的執著概念之上,我們便能和我們不死的永恆存在合而為一。
- Jul 18 Wed 2018 20:00
●讀書筆記~生命回顧法(上)~文字檔
●讀書筆記聲音檔~生命回顧法(上)
●讀書筆記聲音檔~生命回顧法(上) 文字內容
※一個人莫待彌留時才來回顧自己的人生。
※人要在此生軀殼租約到期之前了結一生想做的事。
※開懷禪、無畏禪
※若要對過去來場大掃除,釐清未來,這決定該交給心去做,那老是埋在未了之事裡的心,讓它去向該道別的人道別,向該道謝的人道謝,向該道歉的人道歉,向該要求道歉的人要求道歉。
※ 生命回顧要做的功課,首先是修「感恩禪」:
先回想溫暖時光,故舊知交、特別日子、徹悟剎那、療傷時刻以及不枉此生的愛,以滿懷之恩感激。一一邀請好朋友進入心底, 和他們說說話, 從我們說的話裡面,常常可以得到感悟的新發現。不論是幾分鐘或是剎那,和他們一一建立起來,確實的聯繫,謝謝他們,然後在記憶消退的時候,向他們道別,以放鬆自在的心,迎進每一段的記憶,再以道別送走每一段記憶。
每送走一段記憶,不論悲喜,皆需專注與正念,沒有人可以保證你有機會可以再來一次,就算在回憶裡也一樣。道別之時,不論是覺得若有所失,或是鬆一口氣,我們每揮別一段記憶,我們的道別就多一份的真心。
既有恩就有悔, 我們一生當中,有需感恩於人者,也會有悔恨於人者,這些恨事在記憶裡留下未解的心結,一面糾結的是懊悔、內疚、自慚形穢,另一方面糾結的是沮喪、憤怒甚至復仇,這些痛苦的記憶和任何痛苦一樣,都在呼求解脫,這些便是我們未了心願的癥結所在。
一般而言記憶可以分為三種:好、不好、 無好無不好,觸動我們心靈的記憶就是好的記憶,應該報以感念;將我們內腑一陣抽痛的記憶,便是不好的記憶,應該報以釐清和寬恕;有些人在我們的過去裡,帶給我們的兩者皆有,有些我們覺得傷害我們的人,卻曾和我們共享生命的特別時刻,雖然我們是否寬恕他們,在此碰上了考驗,但是我們可能還是十分感激他們。
這門功課修習得越是精進,我們就越能放空接納意料不到的感覺,所謂清明,來自專注於不停變動的心念,所謂寬恕,來自心靈不願再將自己或是別人關在外面,來自心靈,寧取自由,不願再遮掩痛苦。
「寬恕」了結我們未了之事,這是我們生命回顧的功課裡面,另一個重要的部分,必須和「寬恕禪」同步進行,寬恕推動我們前進,這時我們不再因為不願沉入痛苦、治療傷口而停滯不前,這個時候我們才能任由傷害我們的人回到我們的心中,對他們訴說我們的傷痛,想像他們可能會有怎樣的反應,他們若願意道歉,我們接受道歉,他們若一定要逃避,我們也任由他去,我們邀他們進入心房的會客室,了解他們也有痛苦和困惑,和他們接觸,看看是不是可能原諒他們,感受那種感覺,想想怎樣的治療比較適當,這是緩慢而神奇的歷程急不來,造作會將心靈封閉,在我們和慘痛的記憶共處一下,探究記憶的內容,回應記憶的感覺之後,就請和記憶道別,每一次和記憶重逢,每一次和記憶道別,都會消解我們的恐懼,重建我們對自己心路歷程的信心。
※遇見被我們傷害過的人,我們要懇求原諒,也在思索自己該怎麼做,才能夠彌補過錯,我們心靈能夠得到平安不在懺悔,而在發願絕不重蹈傷害的覆轍。
※感恩的方式很多,彌補的途徑也不少,修「寬恕禪」可以讓我們參悟,知道「寫信、打電話、親自拜訪,尤其是祝福別人幸福,這些做法的療效特別的大,要不就把他們當作是你心的主體,而非事的課題。和他們玩玩奇妙的遊戲,教他們怎樣原諒別人,怎樣取得別人的原諒,這絕非在空中閣樓裡玩空口說白話的戲碼,一旦有意在兩方之間搭起橋樑,你們兩方之間的隔閡便倏忽化作烏有。
※心識製造鴻溝,心靈穿越鴻溝。
※ 我們希望有所彌補的人,卻常常已經從我們的生命中消失了~比如搬家、過世、或遁入往事遙不不可及的邊疆,想像和他們說話,讓我們以無畏的信心,邀請我們曾經傷害過的人,進入我們的內心。了結未了之事有相當重要的部分,當然就是還債,我們對別人的虧欠,有些可以用支票了結,有些可能需要挖得深層一點,在從陰暗進入光明的途中,有些執著會比別的要更難放掉。
※ 還債滋養我們的心靈,撫慰我們的心識。
※自尊擲地易碎
※ 我不相信,我們花上幾個月的時間,感念美好的往事,原諒不好的往事,向記憶裡的住客道別,專注腦海的川流不息的心念,就可以將最痛苦的記憶裡的暗含的哀傷全部去除,不過這門善巧方便,倒是真的可以帶領我們棄置久遠的感情找到歸返心靈的道路,可以讓我們越來越廣大的虛空和越來越溫柔的眼睛,重新體驗一次,這並不是說我們再勉強也要寬恕或者感恩,光是願意去碰觸一下不堪的記憶,稍稍撫慰一下,記憶週圍糾結的執著和緊張,便會開始鬆脫,這樣有朝一日,我們或許真的就能覺得生命無處不是恩典,這倒不是因為生命無處不美,而是因為生命無處不是「開始」,而將我們帶到這步內省超越的田地。
※自省自己的悲天憫人,只是表面上的裝飾。
※ 往事的記憶不等於往事,而是往事在腦海不斷流轉的波濤表面投射下的倒影,這些倒影像是意識屏上的影像,有些人將這比喻成心靈健身房,我們在那心靈健身房裡面,要做的不是舉起最重的啞鈴,而是卸下最佳重的啞鈴,放下一切的重擔,並有人將這探入記憶意識那裏的階段,說成是排演,是我們練習面對這類情緒的大好機會,將來碰到類似狀況的時候有備無患,像步上死亡之類道路的時候,顯而易見我們現在若是無法對某些不堪的記憶,敞開慈悲和清明的心靈,那麼這些不堪的記憶會使我們由生到死的路越走越窄。
※懷念感恩過去的一切,癒合過去一切的心,來回顧我們一生的歷程,需要時間不一定 ,有可能需要幾個星期,或幾個月,或是終此餘生,因為常會有深不可見的執著,不知何時突然巧巧浮現在覺察裡,要我們好好的處理。
※寬恕、感恩、正念與慈悲越積越厚,讓我們看清楚生命裡的恩典無數,當寬恕累積到自動自發就成了。不堪的往事,糾結的痛苦漸漸的減退,讓我們有辦法了解痛苦教會了我們什麼,這個時候往事於我們就換了意義。
※蒙傷口賜予恩惠,找到了悟,找到力量,體察到慈悲和覺察,而這些都是我們治療傷痕累累的內在所需的良藥。
※一位禪學大師在接到不久人世通知後,便開始回顧自己的人生 ,一件件的事情,一樣樣的體悟,所有的成敗得失,一一重拾起來,他說「經此一探,自己才真正四平八穩的站在自己的生命當中,甚至在生命回顧中汲取到大力量。」
※踏上生命回顧的旅程,未必是在找藥方。即使投入不堪回首的往事也不會絆住一個人前進的腳步。